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华坪农业网 >> 隐柱兰

农田景观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印度田菁

发布时间:2022-08-22 17:37:51

农田景观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

发挥首都生态宜居的重要基础功能,必须实现农业与环境相协调、循环可持续,实现人与自然相交融合、良性可互动,实现人与文化相融合、创意可发展

近些年,有一个概念在北京方兴未艾——“生产性绿色空间”。市农业局副局长郑渝说,北京借鉴国外经验把农业创新地定义为绿色空间,把农业的生产和生态功能紧密结合,农田景观本身就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作为世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,北京必须发挥农业这一可持续发展基础产业作用;北京农业之所以能够永续发展,关键也在于生态功能。传统农业对提高城市宜居作用有限,都市型现代农业使城市环境更美好。研究显示,北京347.53万亩农田总服务价值120亿元,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,是产品价值的3倍。

为此,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保护性耕作,2008年又率先建立冬季作物生态补偿机制,对冬小麦进行补贴,全面维护和提升整个北京农业的生态价值。据测算,2009年北京市农林水生态服务价值达1万亿元左右,与当年全市的GDP大体相当。尽管农业增加值不高,但有1万亿生态服务价值,能够支撑2000多万人在城市中日常生活。

“一步一景,十步成画。”如今北京的现代农业成了首都的大景观。在京承高速路沿线,以籽种、设施、观光和科技农业为重点,精心布置11个景观农业节点,打造68公里“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”。2012年着重在首都机场航线区域建设了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。

在延庆县千家店镇,统一规划镇内黑河、白河沿岸1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营造山水景观,称为“百里山水画廊”,已经将全镇变成了国家AAAA级景区。退稻的农田里,1.4万亩杏树茁壮成长,杏树下种植万亩黄芩,同时种有2000亩向日葵。花开时节一派“人间胜景”。

景观农业大至整座城,小至一楼顶、一阳台、一盆栽,有农业的地方都可以成为风景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热播让北京市民张贵春和他的楼顶农业“火”了一把,他的一句“我种的不是菜,种的是心情”让人印象深刻。在空间拥挤的城市,也只有都市型现代农业,才能在人们心里生根发芽、沉淀生活。北京可进行绿化的屋顶约有6000万平方米,蕴含经济效益高达50亿元。

农业的生态功能既有生态修复作用,又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可能。在被誉为“未来农场”的延庆德青源生态农场,空气清新、风景如画,闻不到鸡场特有的异味。这归功于国内最大鸡粪发电项目——德青源沼气发电厂,将每天产生的200多吨鸡粪、300多吨污水收集利用,源源不断转化为“绿色电力”。工程每年为北京提供1400万度电,相当于节约标煤1700吨;生产的沼气供园区自身和周边农户取暖、做饭,并为当地农户提供优质有机肥18万吨,公司的目标是实现生产全程“零排放”。作为年存栏300万只蛋鸡的我国蛋品行业领军企业,德青源占据北京品牌鸡蛋市场68%以上的份额。

在北京发展较早的循环农业已深入人心。如今的京郊大地,环境焕然一新、生态明显改善。2006年开始实施的“三起来”工程让农村亮了起来、让农民暖了起来、让农业资源循环了起来,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“走上平坦路、开上私家车、喝上自来水、住上整洁房、用上卫生厕”。

结合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,有专家总结:世界城市不能建立在生态恶化的条件下,也不能建立在生活单调的条件下。

农业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,更是市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到农村旅游观光、休闲度假,了解农业知识,体验农耕文化,在人均GDP超1.2万美元、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北京,远不再是一种时尚。休闲农业已成为满足首都市民精神需求、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。

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农业是京郊休闲旅游“首选地”,1998年便编制了《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》;2011年12月,京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,《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发布。目前全市农业休闲观光园已达1300个,休闲农业年接待市民超3500万人次,实现收入30.4亿元。

最令北京农业人骄傲的是“寻找‘北京最美的乡村’宣传评选活动”,这项以“生产美、生活美、环境美、人文美”为基本标准的评选从2006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,有73个村庄从全市3941个行政村中脱颖而出,如颗颗珍珠闪耀在美丽的京郊大地上,不仅成功开创了“最美乡村”评选的先河,而且引领和带动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“最美”评选活动。2012年,又创办了“寻找‘北京最美乡村路’主题宣传活动”,将一颗颗“珍珠”串成了一条条“项链”……不断升级的“最美”系列主题宣传活动,有效引导和促进了城乡互动、统一了“共建美丽乡村、共享美好生活”的思想和行动,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将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中脱颖而出!

观光农业、农耕文化体验等模式不断开发,星级“观光农业示范园”等品牌探索建立,“小麦收割节”、“西瓜季”、“草莓季”、“鲜桃季”等特色活动贯穿全年……市民在节假日流连于田园美景间,既能驻足观看,又可亲身体验,寓健身于劳动中,益醒脑于休闲间。

近年来“创意农业”的兴起为休闲农业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,充分发挥软实力优势、摆脱硬资源约束,借助创意彰显郊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和文化魅力,创意农业也被称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文化产业。

北京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,但众多的文化遗产并非孤立的人文建筑,也蕴含在包括农业在内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中。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说,只有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基础上认识、分析这座文化名城,才能理解她的真谛。

北京是全国“创意之都”,当看似传统的农业和看似现代的创新在这里碰撞,都市型现代农业把这种火花迸发到最大。“创意一小步,价值拓千里。”创意农业是“无边界产业”,只要有文化创意,农业的任何资源都可“点石成金”。

因为有创新,我们看到用麦秸做成的梅兰竹菊图、用各种豆子组成的长城游览图、用蝴蝶翅膀粘成的古代四大美女肖像……也因为有创新,西瓜做盆景一盆卖到200元,大桃来拍卖一个卖到6800元,核桃当工艺品一对卖到1.8万元……

北京市委农工委宣传处处长陈立玺告诉记者,截至2011年,全市已拥有创意农产品30余种类型、初具规模的创意农业园110余个、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,创意农业年产值接近25亿元。

“沟域经济”是北京的另一个首创。如果把山区面积占62%的北京看成一个“山区市”,也并不为过。曾几何时,山区被看作制约北京发展的主要因素和“短板”。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,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山区和沟域经济变成了战略发展新空间。牛有成说,山是农民的原始股,随着历史的前进将越来越有价值,要把北京的山区变成“山会招手、水会唱歌、树会说话”的美景。

2008年,北京开始规划开发沟域,到目前取得显著成效。在门头沟区爨柏沟域,记者看到爨底下村距今400多年的500间70余套明清院民居保存完好,古色古香的山村古建筑群错落有致,随处可见的古朴装饰中积淀着悠久历史文化。这里已成为一部鲜活的“历史教科书”。

目前,全市拥有1公里以上的沟2300多条,具备经济发展良好条件的115条。经过前期摸底试点,2010年,《关于促进沟域经济发展的意见》出台,面向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团队公开征集经济发展规划,目前已投资42.9亿元用于以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建设。

济南人才网

找工作

招聘网

招聘

济南招聘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