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华坪农业网 >> 山柰属

安徽金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及产量大幅缩减0双稃草

发布时间:2022-06-29 18:15:40

安徽金寨县:中药材种植规模及产量大幅缩减

“这几年,茯苓的价格行情一直较好,目前鲜茯苓价格涨至每公斤16元左右,但是,本地的茯苓产量不仅没有提升,反而一直在下降。”11月6日,在有“西山药库”之称的金寨县汤家汇镇,当地最为资深的茯苓经纪人廖祥瑞说道。

按照常理,茯苓价格上涨,药农们就会“一拥而上”,种植规模和产量只会大幅增加,为何这里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?看到了记者的疑惑,该镇农技中心主任项习君告诉记者,其实,近年来,不仅仅是茯苓的产量在下降,过去在当地有着较大栽培规模的灵芝、天麻等中药材,近年来规模及产量也在大幅缩减。

这究竟是什么原因,为何这里的药农不按常理“出牌”?带着这个疑惑,记者走进该镇的药农和经纪人中,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。

探访:“药乡”的“前世今生”

汤家汇镇位于大别山的南麓,是金寨县的西北门户。该镇山场面积占全镇的80.4%,森林覆盖率达65.2%,因盛产茯苓、灵芝、天麻等中药材,这里素有“西山药库”之称。自改革开放以来,当地的农户一直将种植中药材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。

来到位于该镇西南角的银山畈村,该村村主任彭邦宏告诉记者,当地灵芝栽培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,在村民彭善忠、刘经山、彭怀运等人的示范带动下,陆续有村民加入到这一行列中。“在2005年前后,村里灵芝栽培规模一度达到200多万棒,灵芝及孢子粉年产量各达到七八十吨。”彭邦宏说,这时的银山畈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“灵芝村”,不仅栽培规模较大,而且栽培技术成熟。

廖祥瑞从1988年起,就在当地做起了茯苓经纪人,是当地最资深的,也是“胃口”最大的茯苓经纪人——每年经过他手的茯苓达数百吨之多。他介绍说,由于山林资源丰富,自上世纪80年代起,农户就有着就地取材,种植茯苓的习惯。“大概在2003-2004年期间,茯苓产量达到了最高峰,当时大约有上千农户种植茯苓,茯苓鲜货年产量过千吨。”

然而,经历了这一产量高峰期后,2005年收购茯苓时,廖祥瑞发现,当地的茯苓渐渐的不能满足他和同行的“胃口”了。“我现在每年‘吞吐量‘大约在600吨左右,但是在本地勉强只能收购300多吨。”也是在同一时期,先前的“灵芝村”——银山畈村的灵芝栽培规模也在渐渐缩小,彭邦宏说,到今年该村的灵芝和孢子粉年产量不到高峰期时的十分之一了。

困惑:“药乡”成长遇“烦恼”

近年来,虽然中药材市场行情起伏不定,但是受市场需求和关注度影响,总体处于上升态势。为何在这样的产业“黄金期”,作为“西山药库”的汤家汇镇,灵芝、茯苓等中药材反而会出现规模和产量同时下降的现象呢?

“这主要是受近年来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的影响。”彭邦宏说,传统的灵芝栽培需要用山里的杂树作为菌材,平均栽培1棒灵芝要耗费2.5斤杂树,这对森林资源的消耗较大。“在封山育林、禁止砍伐的背景下,发展传统的灵芝栽培显然不适宜。不仅如此,灵芝对土壤土质也有一定影响,并且它不能同一片基地上连作,需要每年更换基地。”

而茯苓同样是菌类,与灵芝相比,它对森林资源的消耗更大。“灵芝用杂树作菌材,而茯苓需要用松树。”廖祥瑞告诉记者,一般产出1公斤左右的茯苓就需要10公斤的松树作为代价,“年产上千吨的茯苓,你算算这要用掉多少松树?”

接受采访时,廖祥瑞还提到了中药材产量锐减的另一个原因——新生代的药农越来越少了。“就拿种植茯苓来说,很辛苦,一般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才种,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了,很少有人会留守在家继承这一行当,现在全镇茯苓总产量不足500吨。”

出路:药农转型走向“新生”

一方面是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,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外出务工热,老一代药农“后继无人”,顶着“西山药库”头衔的汤家汇镇,如何进行破局,走出中药材产业“成长的烦恼”呢?

项习君告诉记者,在对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细致了解的基础上,近年来,该镇提出了从单一种植向经营、深加工转变的发展思路,即引导药农改变增收模式,向经纪人转变,并扶持他们在镇上发展中药材深加工,将“西山药库”打造成中药材的集散地。“这一思路是基于药农对中药材市场充分了解,并且手中都有一定的销售渠道。”

在政府的着力引导下,近年来,“精明”的药农们已经开始了崭新的尝试。在银山畈村,药农们难以在灵芝栽培上大展拳脚,便将角色转变为经纪人,将收购的“触角”延伸到省内的黄山、安庆以及省外的浙江、湖北等地,每年有超过100吨的孢子粉从各地流入该镇加工,再分头销往上海、江苏、广东等地,甚至出口国外。

面对本地茯苓产量下降的影响,廖祥瑞和同行们也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茯苓产区。他告诉记者,近年来,他们加工销售的茯苓超过四分之一是来自湖北、湖南、云南等地。“现在镇上每年的茯苓吞吐量有一千多吨,从外地收购进来的大约有五六百吨,而且这个量每年都在增加。”

从单一的种植向经营、深加工转变后,原先的药农收获更加“丰盛”。“现在村里的灵芝经纪人有近70人,年利润超过了两千万元,这比过去种植的收益更加可观,而且市场风险也相对变小了。”彭邦宏说,他们尝到甜头后,发展劲头也更足了,多数人都在外地开设了实体店,在网上也有了店铺,并且都创立了自己的品牌。

采访中,项习君还告诉记者,为了不丢掉“西山药库”的名号,该镇正着手将发展中药材种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,“为了不与保护生态资源的政策相悖,在种植模式上改变传统的消耗林木资源的方式,引进新的生态栽培方式,例如,用锯末、稻草、枝桠等代替原木作菌材。”项习君说,目前,这一新技术已被金刚台村的村民余敦友应用于香菇种植。(来源:皖西日报)

焦点经济

纵深推进

bitcoin价格

莱特币

上市公司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