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华坪农业网 >> 大雄薹草

为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革叶土楠

发布时间:2022-06-29 17:48:50

为增产增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

每隔两三天,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张其安研究员就会“雷打不动”地来到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的田田农庄,观察蔬菜育苗试验示范情况。在他的团队指导下,这个占地200亩的蔬菜大棚每年要孕育出1000万株优质畅销的蔬菜瓜果苗。农场主李青在他手把手地教导下如今也成为了“土专家”。除了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蔬菜以外,还常常四处应邀到其他蔬菜基地讲课传授技艺。在安徽省农科院,像张其安这样长年奔波在一线、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的专家还有很多。

近年来,安徽省农科院以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为抓手,充分发挥技术成果和人才优势,创新驱动、示范引领,积极为该省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,努力促进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,切实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。

科技攻关绿色增粮

“土壤经过科技改良,年年小麦长得壮。”太和农民徐淙祥站在自家的麦田里感叹道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农科院的专家们就开始驻点在这里研究砂姜黑土改造、低产洼地创高产技术。专家们利用长期定位试验,明确了生产上重化肥轻有机肥,是导致砂姜黑土酸化、保水性、通气性等物理性状差及土壤养分不高的主要原因。以土壤供肥和高产小麦需肥特点为理论依据,建立了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、秸秆还田为核心的土壤培肥改良技术,包括增施有机肥、小麦—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、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和秸秆堆沤还田技术。“砂姜黑地力演变规律及培肥改良理论研究取得新突破,对整个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粮食增产意义非凡。”作物所孔令聪研究员说。

“以前种粮图省事,都是直播水稻。现在技术上有了保证,农机农艺也跟上了,我们也改成机械化育插秧了。”最近,肥西县种粮大户李明圣开始着手忙碌工厂化育秧的准备工作。这得益于水稻机插秧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。农科院水稻所吴文革研究员介绍说,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类型复杂多样、杂交稻机插秧农机农艺不配套、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滞后等难题,该所提出了“促进平衡生长、增强中后物质积累,早发争穗扩库容、壮秆强源促充实”的栽培技术途径,为建立机插杂交稻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;创制了可调宽窄行插秧新机型,创建了机插杂交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,取得了杂交粳稻机插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23.2公斤的高产新纪录。

安徽省农科院院长杨剑波研究员告诉记者,省农科院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,攻克了一批共性难题。2012年以来,在全省累计推广粮食作物新品种、新技术150余个(项),推广面积达4322.15万亩,增产稻谷、小麦237.85万吨,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8.76亿元。

脱贫致富科技帮忙

高山蔬菜如今已成为地处大别山深处的岳西县的支柱性产业。“多亏了省农科院的专家们引进的品种和技术。种给农民看,教会农民种,才让我们一穷二白的农民脱贫致富。”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高山蔬菜合作社的农民社员们充满感激地说。省农科院产业处处长高正良介绍说,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,省农科院积极开展“千名专家服务千村百镇”,送科技下乡,开展科技扶贫。

近年来,不少农民把脱贫致富的眼光瞄向了黄鳝网箱养殖。但由于苗种来源主要依赖野生捕捞,黄鳝产业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。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江河一班人,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“鳝鱼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”项目支持下,潜心研究,联合攻关,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该技术创新了黄鳝繁育方式——利用黄鳝网箱生态繁育方式,即网箱培育亲鳝、网箱繁殖鳝苗、网箱培育鳝种、人工培育鳝苗(种)饵料,解决了黄鳝繁育诸多难题,使黄鳝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。与现有黄鳝繁殖技术相比,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攻克的这项新技术优势明显,经扩大试验和熟化后可用于黄鳝规模化繁育。

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龚传胜介绍说,依托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,该院积极为蔬菜产业提升行动、畜牧业升级和水产跨越工程服务,示范引领全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。根据全省新一轮“菜篮子”工程总体建设要求,采用该院自主选育的蔬菜、水果系列品种和配套高效栽培技术,积极开展技术成果试验示范。

市场理念引领科技

“他对市场行情分析精准,研判准确。我们都喊他‘章鱼哥’。”界首市天润肉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李坤口中的“章鱼哥”,是指畜牧所肉牛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贾玉堂副研究员。2012年3月,贾玉堂根据经验和市场分析预测活牛出栏价格能够达到每千克26元。社员们当即购买架子牛,存栏量达到了2500头,增加效益600万元。2014年上半年,贾玉堂预测说肉牛养殖寒冬到来。农户们听从他的建议指导减少了育肥牛存栏,加大母牛养殖量。果然,在当年整个肉牛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依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。“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来,我的最大感触就是要把科技与市场结合起来。”贾玉堂说,养殖不仅要有技术,更要出效益。科技工作者如果没有把握市场的能力和素质,同样不称职。

偌大的果园里葡萄树却稀稀疏疏,粗壮的葡萄苗正呈“H”形伸展开来,现代化的滴灌设施……这是记者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“鲜来鲜得”农庄看到的场景。园艺所孙其宝副研究员介绍说,这个果园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示范基地,农科院全程参与了设计、建设和技术指导。它突破了传统的葡萄种植模式,引进新梢花果省力管理技术、根域限制栽植,省力化整形修剪,葡萄高效避雨设施栽培、肥水一体化省力高效管理等核心技术,对葡萄园区进行管理。“我们的葡萄上市早,全是上门采摘,最便宜的也要卖到每斤10多元,最贵的葡萄能卖到每斤30多元。”农庄主人贺明伍告诉记者,受到农庄的种植影响,当地葡萄种植户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。以前,葡萄种植户们每亩地都能产出5000-6000斤的葡萄。看到他们的技术示范后,农民们才知道要对葡萄抹芽、堵头、掐花等控量生产。这样亩产控制在3000斤左右,生产出来的葡萄果型和口感比以往好,价格卖得更高。

( 来源:农民日报 )

儿童O型腿运动矫正

激光祛斑后的饮食禁忌有什么

激光祛痣伤口结痂是黄黑色的是怎么回事

关于o型腿矫正产品

如何调整鼻翼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