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华坪农业网 >> 沧江南星

桂林糖蔗面积大滑甜蜜产业无蔗可榨苍山冷杉

发布时间:2022-08-10 18:04:15

桂林糖蔗面积大滑甜蜜产业无蔗可榨

原题:桂林糖料蔗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制糖企业“无蔗可榨”

苏桥镇盘东村,蔗农王厚勤走在甘蔗地里。(图)

苏桥镇盘洞村,王厚勤在甘蔗地中剥叶子。(图)

“甜蜜产业”为何无蔗可榨

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:去年12月中旬,有媒体报道称,广西500万亩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将获30亿元支持。稍早之前,自治区物价局公布了2015/2016榨季糖料蔗的收购价格方案,收购首付价定为440元/吨。

政策陆续出台预示着广西的糖料主产区陆续进入新的蔗糖榨季,然而记者走访了解到,我市仅存的两家上规模的制糖企业,却面临着“无蔗可榨”的尴尬境地。这样的现实背后,是桂林地区糖料蔗种植面积的大幅下滑,蔗农积极性受到挫伤的无奈现实,被称为“甜蜜产业”的制糖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。

急剧下滑的种植面积

距离永福县城约100公里远的三皇镇,与柳州鹿寨相邻,历来是该县糖料蔗种植的主产区。高峰时期,该镇种植的糖料蔗面积占全县50%以上,多达3万多亩。

然而,最近两年来,糖料蔗种植面积在这个镇急剧下滑。

去年12月25日,三皇镇大路村50岁的蔗农许谋忠站在自家的蔗田中,望着一片还没砍收的糖蔗颇显无奈:“往年这个时候,我们都开始做砍收甘蔗的准备了,今年镇上的糖厂停产,没人来收蔗,我们也在等政府协调。”

许谋忠和当地很多村民一样,种植糖蔗有8、9年的经历。往年,他每年都将自家的田里全部种上甘蔗,有6亩多。最近两年来,糖蔗的收购价不理想,2015年他只种了3亩糖蔗。许谋忠说,以往几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植糖蔗,单是在大路村种植的面积就高达3800亩。2015年,不少蔗农放弃或大幅减少了种植面积。许谋忠说,以路西自然村为例,往年种植糖蔗有200多亩,2015年只有30多亩。

三皇镇政府宣传委员粟振吕表示,糖料蔗是该镇的主导产业之一。2012年前后,该镇种植糖蔗的面积约3万亩,到了2015年仅种植约6000亩。由此可以推算,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,该镇糖蔗的种植面积急剧萎缩,减少了80%。

距离三皇镇120多公里远的另一个糖蔗主产区——苏桥镇,这里的蔗农同样在为今年的糖蔗销售犯愁。

苏桥镇盘洞村村支书骆长林介绍,该村种植糖蔗已有30多年的历史,种蔗是村民们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。前两年,村里种植糖蔗的面积最多达到了1500亩,但到了2015年仅有700多亩,种植面积下降了一半。

村民王厚勤是村里的糖蔗种植大户,2015年仍种植有20亩糖蔗。“往年,糖厂在年初就会和我们挨家挨户签订种蔗协议,但现在一直没有签,也不知道糖厂啥时候会来收蔗。”对今年的糖蔗销售,王厚勤心中没谱。

永福县经济作物站工作人员秦开立说,2012年,全县的糖蔗种植面积多达6万亩。当时,糖蔗的种植遍布三皇、苏桥、罗锦和堡里等乡镇。到了2015年,全县的种植面积仅约1万亩。“种植面积大幅萎缩,蔗农的积极性也不高”。

而据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提供的数据显示,从2011年到2015年,全市种植糖蔗的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,分别是6.98万亩、6.76万亩、5.03万亩、4.11万亩和2.67万亩。该站工作人员廖红梅说,往年桂林的糖蔗种植主要分布在永福、临桂两个县区,平乐、阳朔等县零星分布小面积的种植。而到了2015年,从各县上报的数据看,仅有永福、临桂两县区在种植糖蔗,且面积都出现了大幅的下降。

高企的种植成本

糖蔗种植面积的大幅下降,与种植成本的高企以及蔗农收入的下滑,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
苏桥镇盘洞村村民王厚勤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账。种糖蔗的主要成本有肥料、农药,以及砍收甘蔗的人工钱。每亩糖蔗肥料和农药钱约花650元,砍收甘蔗时需请人工帮装车,25元/吨,平均每亩产量约5吨,装车费约125元/亩。

“这两年糖蔗的收购价格在400元/吨左右,一亩甘蔗收入就是2000多块钱,除去肥料、装车的人工费,每亩只挣千把块钱。”王厚勤说,这还不包括砍收甘蔗的人工钱。因为自己是村上的种植大户,每年砍收甘蔗时,家里的亲朋好友都来帮忙,不收人工钱。“忙了一年,也就挣自己的劳力钱”。

永福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的秦开立说,事实上,砍收甘蔗的人工成本是种蔗的最大一笔成本。因为永福地区多丘陵地带,砍收甘蔗无法实现机械化,都是人工收蔗,大多数蔗农都是开工钱请人收蔗。

“这几年人工价钱不断上升,每个工每天现在需花120元左右,有时候根本都请不到人。”三皇镇大路村的蔗农许谋忠说,根据这几年人工价的行情,折算下来,每砍收一亩甘蔗大约需要花130元。按亩产5吨甘蔗计算,单是砍收甘蔗的人工费就要650元左右。

据广西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统计数据显示,2005年到2014年10年间,广西糖料蔗每亩种植总成本由834.8元增加到2016.6元,增加了1181.8元,增幅141.6%,年均增长10.3%。其中,人工成本更是增加了近2倍。

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,国内糖料蔗收购价格却遭遇连续下降的趋势,造成蔗农收入大幅减少。桂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提供的数据显示,2011年到2015年期间,糖料蔗收购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,这5个榨季的收购价分别是500元/吨、500元/吨、475元/吨、440元/吨和410元/吨。

记者了解到,2015年11月中旬,自治区物价局公布了2015/2016年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方案。今年将继续执行全区统一的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政策,首付价定为440元/吨,各市可根据市情,在440元/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10元/吨自主确定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。

尽管新榨季的收购价较上一榨季价格有所上浮,但总体而言,收购价仍是低位运行。有媒体统计了2011/2012年榨季到2014/2015年榨季,广西糖料蔗收购价格的情况显示,3个榨季以来每吨收购价下降了100元,降幅达20%。据广西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测算,2014年广西甘蔗种植每亩成本2016.6元,每亩产值1988.6元,每亩净利润是-28元。

一方面是种植成本的快速上升,另一方面却是收入的不断下滑。这“一升一降”,让蔗农的收入大幅缩水,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种蔗积极性。

不仅如此,一些蔗农辛苦一年种的甘蔗,到收蔗时糖企却打了“白条”。在永福采访时,不少蔗农反映,2014/2015年榨季,该县的一家制糖厂只付给蔗农一半的蔗款,至今仍欠着蔗农的蔗款钱。

“种蔗不赚钱,谁还愿意种”。在永福县的苏桥、三皇等乡镇采访时记者了解到,不少种了多年甘蔗的蔗农,纷纷放弃了糖蔗种植,继而改种砂糖橘、罗汉果等经济作物。

糖企面临“存亡危机”

糖蔗种植面积大幅下滑,下游的制糖企业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。

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的廖红梅称,在上个世纪80、90年代,桂林的糖蔗种植产业还算是有一定规模。彼时,永福、阳朔、平乐等县都开设有一定规模的制糖厂,而如今仅保留有永福的两家制糖企业。

目前,永福的这两家制糖企业,也面临着“存亡危机”。

位于三皇镇的桂林东糖五洲糖业有限公司(下简称东糖公司),是桂林一家颇具历史的制糖企业。东糖公司总经理徐安邦告诉记者,该糖厂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,至今已有30多年。

徐安邦说,最近3个榨季产量最高的一个是2011/2012榨季。当年,一共收了13万吨糖料蔗,产糖约1.3万吨。但是2015年,该县的糖蔗种植面积大幅下滑,“公司最多也只能收到1万吨蔗,开榨将面临着亏本。”徐安邦说,早在2015年9月,公司已将员工分流安置,新榨季已确定不再开榨。

广西糖业发展局的数据显示,过去3年,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累计减少404万亩,累计下滑幅度达到25%。根据该局的初步测算,新榨季广西糖料蔗入榨量将低至5800万吨,比“十二五”时期最高的2013/2014榨季减少约1300万吨。据测算,将有1/4的制糖企业将面临“无米之炊”的困境。

糖企的困难不仅在原料蔗的收购方面,生产成本的高企也让糖企难以为继。

在永福县农业局,记者拿到了一份《制糖企业调查问卷》,是由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于2013年7月发出的调查,其中东糖公司就填写了一份问卷。

这份调查问卷显示,糖企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原料成本、人工、财务、管理等共6项。东糖公司在2011/2012年榨季,吨糖平均生产成本为:原料成本4964元、工人205元、管理702元,每吨糖完税后的成本总共是6980元。而在这一榨季中,每吨糖的销售价格仅为6118元;2012/2013年榨季,该公司每吨糖完税后的成本是6889元,但每吨糖的销售价格下降到了5414元。

“这两年来,糖价市场持续低迷,我们公司基本都是亏的。”徐安邦说。

从调查问卷上的数据可以看出,在这两个榨季中,东糖公司每吨糖的成本高出销售价格分别是862元和1475元。在这份问卷中记者还看到,这两个榨季该公司的产糖量分别为1.5万吨和1.76万吨。按此推算,东糖公司在上述的两个榨季中,都亏了千万元以上。

2015年12月24日,记者来到位于永福县城周边的永福县顺兴制糖有限公司。尽管新榨季已经到来,但偌大的厂内很是冷清,没有轰鸣的机器声。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称,往年该厂每年的产糖量约2万吨。但公司至今仍欠着部分蔗农的蔗款,今年何时开榨还没有定数。

“甜蜜产业”何时苦尽甘来?

蔗糖产业有着“甜蜜产业”的美誉,而广西历来是全国的产糖大省。公开的数据显示,全区直接种蔗农民超过850万人,从2007年到2014年,广西原料蔗产量和食糖产量连续7年占全国总产量60%以上,一直稳坐我国食糖生产的头把交椅。

然而,连续几年来,糖价一路跳水,糖企大面积亏损,蔗农收入减少,“甜蜜产业”陷入困境。桂林的糖蔗产业同样不能避免。那么,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局?

“糖蔗生产成本偏高,主要因为桂林地理环境所限,无法完全实现机械化,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,就是建设高产高糖糖蔗基地,提高单产和糖分,降低甘蔗生产成本。”桂林市农业科学院的钟坤说,2011年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桂林综合试验站正式落户桂林农业科学院,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提高糖蔗单位面积产量,以及含糖量。

在该综合试验站提供的一份总结中记者看到,几年来,技术人员通过科研处的主要成果有:筛选出5个品种在永福县示范推广,理论蔗产量或当地主栽品种均增产5%、增糖0.5个百分点(绝对值);形成桂北生态区糖料蔗病虫害综合防控模式1套,防治效果达80%以上;在甘蔗基地开展光降解除草地膜的配套栽培技术示范。经过对比分析,示范点较不盖地膜的对照田平均亩增产甘蔗1吨,提高蔗糖分0.5个百分点,减少甘蔗生产用工5个。

“目前,这些科研成果已在部分示范基地使用,今后将更大面积地推广,力争建设高产高糖糖蔗。”钟坤说。

记者注意到,早在2013年7月,自治区有关部门就出台了《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》,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、糖分超14%的“双高”基地,实现“吨糖田”目标。

更好的消息是,去年5月,国家印发了《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(2015-2020)》,将我区500万亩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纳入国家700万亩糖料蔗生产核心基地建设,并计划在6年内安排30亿元中央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广西500万亩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建设。

此外,自治区糖业发展局组织起草的《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》即将由政府审定并印发实施,成功策划总投资近500亿元的糖业转型升级项目100余个,初步建成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并在农业领域启用,成功推出黄金砂糖等一批高附加值产品。

2015年12月24日,记者在苏桥镇盘洞村采访时,蔗农王厚勤回忆起童年关于糖蔗的快乐时光:每到年底,村上的榨糖作坊开榨,伙伴们争相抢着还未凝固的糖水放到口中。幸福、满足、欢笑洋溢在村畔。“国家政策越好,我们蔗农的收入才会更高,这个在村上延续了数十年的产业,才不至于没落。”王厚勤的希望,也是桂林所有对糖蔗有着美好回忆的蔗农的希望。(桂林晚报记者周绍瑜 文/摄)

应届生落户深圳

室内儿童乐园赚钱吗

小型挤出机规格

肇庆扣件出租供应

汽车用品批发城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