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华坪农业网 >> 短叶茳芏

三下乡如何下到农民心坎上从输血到造血苣荬菜

发布时间:2022-07-20 18:32:18

“三下乡”如何下到农民心坎上?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

“三下乡”如何下到农民心坎上?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

这个春天,形式多样的卫生下乡活动在全省各地有序开展。采访发现,经过20年的发展,卫生下乡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悄然发生着变化,因地制宜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帮助基层增强“造血”功能,是其中的最大亮点。

基层“点单”,下乡更“接地气”

2010年,省中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毛细云曾驻点潜山县中医院,参加为期一年的帮扶基层工作。“当时那里能看痔疮等肛肠科疾病的只有一位医生,而且诊疗水平不高,稍微复杂的混合痔都看不了,更不要提微创技术。 ”一年的驻点中,毛细云手把手教当地医生,努力把业界前沿技术信息传递给他们。如今,他建立了群,聚拢了181位来自全省各地的肛肠科医生,在更大的平台上与基层同行交流业务。

“当下,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,集中更多技术、人才、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城市大医院有、有义务、也有能力帮扶基层,提高另外基层诊治水平。 ”省中医院院长杨文明认为,在通过基层坐诊、查房、培训等传统形式延伸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范围的同时,更需要在因地制宜上做文章,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现状,将城市优质资源与基层百姓需求达到最大化契合,实现百姓“大病不出县、小病不出乡”。比如,在慢性病人群快速增加的今天,脑梗患者也大幅增加,但很多基层医疗机构连神经内科都没有,基层患者常常不能在当地得到及时救治。转院的话,往往会耽误最佳救治时间。为此,省中医院在“三下乡”活动中,先后帮助桐城市中医院、凤台县中医院、潜山县中医院等“从无到有”建起了神经内科,使基层脑梗患者得以留在当地治疗。 “以前,谈起帮扶基层,往往就是派专家到基层坐诊、查房,大医院派什么专家,基层就接受什么样的技术指导。现在,我们让基层‘点单’,基层最需要哪方面技术,我们就派哪方面专家,确保技术下乡更有针对性。 ”据杨文明介绍,近年来,农村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,很多病人回到农村更需要医生指导调整治疗方案。如今,省中医院派驻“下乡”的大多是内科、肛肠科等科室的“骨干医生”,都是基层群众最需要的医生。

远程对接,救治更具高效

前不久,庐江县的赵丽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,大货车碾轧造成其失血性休克及全身多处骨折,随时面临生命危险。庐江县人民医院紧急启动远程会诊系统,当地医生与省立医院神经外科、泌尿外科、骨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联合远程会诊,在在控制软件界面上输入1个较小的比例增益最短时间内确定手术方案,成功挽救了伤者的生命。

类似紧急会诊,在省立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经常“上演”。去年,该院建成由251人组成的远程会诊专家库,与23个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互联互通。远程会诊系统上接中日友好医院、上海瑞金医院,往下则覆盖省内19所县级医院和西藏山南人民医院等。基层医院医生通过络上传医学影像和病人信息后,可以与省内外专家“面对面”交流,为基层患者及时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,实现“大病不出县、小病不出乡”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各类会诊上千例,涉及项目有综合远程会诊、多学科联合会诊、专科远程会诊等。

“缓解看病难看病贵,仅靠为基层送医送药犹如杯水车薪。在优质医疗资源整体不足的今天,需要大医院努力探索一种更高效、可持续的新型医疗帮扶模式。”省卫计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。“借力先进计算机和络技术,远程医学扮演着跨地区医疗救援‘超级生命医学通道’的角色。帮助基层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系统,通过信息络把影像、病理等数据传输至上级医院,使患者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,这是一种经济、高效且可交互、具有可持续性的帮扶新模式,能有效提升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,值得大力度推广。 ”省立医院院外医疗部主任何新阳说。 为推进远程诊疗,全省区域医学影像检查中心已进入试运行阶段。 “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包括4个省级综合医院和30个县级综合医院,医院之间利用大型医学影像检查诊断设备和计算机络技术,把患者病历信息、影像数据上传至‘云平台’,使用音、视频系统开展异地交互式指导检查,协助远程医学影像诊断。 ”省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处处长崔礼军介绍,通过“云平台”,目前已有3000多份基层医院上传的影像资料得到上级医院的诊断。今后,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。

精准托管,诊疗更加规范

要真正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光靠城市大医院专家的“输血”式支援,显然不够。 “驻点帮扶不可能永远继续,必须尽快把当地医生的水平带上来,帮助他们实现‘造血’功能。”安医大二附院放射科主任郑穗生说。

颍上县是一个有着180万人口的皖北大县,县医院是有着1800张床位、硬件设施较为齐全的二甲医院,光影像科就有1.5T核磁,64排CT、DSA等先进设备。但长期以来,管理、技术、人才等问题牵绊着医院发展的后腿。全县病人中约1/3外转,花去新农合经费的53%以上。2015年7月起,安医大二附院托管该院影像科,实行精准帮扶。在很短的时间里,托管组把原先分设的普放、CT、磁共振三个科室整合成一个大影像科,严格管理制度,建立考勤、考核、随访、奖金分配等一系列规范制度,实行每天早会、早读片制度和周三业务学习制度。

每一批,安医大二附院都会派3名医生到颍上,一个负总责,一个管诊断,一个管技术。 “要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掌握规范的操作,高的质量,就产生于规范之中。 ”问及托管后开展了哪些新技术项目,安医大二附院影像中心住院总医师顾康琛举例说,“比如,拍胸片一定要求患者去除身上的异物,CT扫描操作人员在使用实验机的时候1定要依照说明书的流程规范使用一定要5毫米一层。以前,这里的医生都是‘单干户’,自己摄片,自己写报告。现在我们设立了审核制,医生写报告后需要高年资深医师审核并签名,以减少诊断错误。 ”

实行大影像科体制后,每个人都必须掌握放射、CT、磁共振三种技能,所有人员都自觉充电学习,“我们还建了两个群,一个诊断群、一个技术群,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在群里交流业务。谁有疑难问题,随时在群里提出,大家一起讨论。 ”安医大二附院副主任医师赵红说。 精准帮扶产生了精准效果,颍上县医院影像科出具的检查报告质量大大提高,科室业务量上升15%以上。“以前,县里也来过不少对口技术帮扶,但大多不接地气,不解决实际问题。这次‘单科托管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,真正提高了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。”颍上县医院影像科的老主任朱柱说。

Django开发网站
SSM实战教程
RESTful API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