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华坪农业网 >> 钝叶瓦松

四川彭州全域绿色打造生态文明之都岷江瑞香

发布时间:2022-07-07 18:41:40

四川彭州全域绿色 打造生态文明之都

5月16日消息:彭州素有“天府金彭,蜀汉名区”美誉,古语云:“彭州自古小成都,城市繁荣锦不如”。近年来,彭州市委提出“四二一一”发展战略,把彭州市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之都,准确把握了生态文明这个城乡发展中具有生命建设的重要性,在全市建立起“城区化,城郊森林化,市域全绿化,国土生态化”的城乡生态建设新格局。实施五大生态工程,带动度假及旅游产业、建设全域绿色彭州、创建生态文明之都。实现现代农业产业、服装产业、石化产业、房地产业等崭新主力产业的加快发展,并随着大成都北部副中心的拓展,以珍稀城市自然资源为背景,依托龙门山国家风景名胜区、龙门山国家森林公园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、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、以及湔江河国家湿地公园,全面建立起“五大国家品牌”旅游胜地,焕发出崭新的城市活力与价值潜力。最终把彭州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、生态和谐的绿色文明城市。

为此,彭州林业园林部门正确把握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角色定位,并从城乡一体生态文明,绿色林产持续增收,保护利用良性互动,三点着手,全力推进绿色生态之都建设。

城乡一体生态文明

彭州市紧紧围绕建绿色生态之都目标,实现山上长绿与身边增绿同步推进,建立山区绿色屏障,提升城市绿地建设,坚持可持续利用资源,努力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和绿化体系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首先建立稳定的生态体系,加强生态工程建设,建立绿色生态屏障,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,巩固7.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,对全市90余万亩森林实施有效管护;加强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生态工程建设,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及生态植被恢复建设,合理开发区内资源,开展生态旅游,充分发挥保护区生态保护、生态旅游、科学研究等功能;按照应绿尽绿的原则,结合灾后重建和林产业建设,通过人工造林、人工点撒播、封山育林等措施,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,快速增加林区森林面积,提高森林覆盖率。通过生态工程建设,增加绿量,保护水土,涵养水源,维护生态安全,充分发挥我市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保护作用。

加强水系林带湿地建设,确保水域环境生态安全。加强湔江、白鹿河及牌坊沟水库所在区域和西河水库所在区域的水系保护,推进规划总投资达2.6亿元四川彭州湔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体验区建设。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理位置和分布特色,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保护管理科学化,科学研究现代化,基本建设标准化,管理机构合理化的全国一流的湿地公园典范,有效促进震后我市湿地资源和动物栖息地的有效恢复,使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。

加强保护,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,配齐配足人员和装备,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工作,严厉打击乱砍滥伐、偷拉盗运林木、乱征乱占林地和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行为,加强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,严格落实林木采伐限额制度、林木采伐迹地更新制度,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,严禁乱开乱采,切实保护我市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,确保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。

建立城乡一体的绿化体系。一是实施中心城区绿化精品工程。结合彭州城市建设,以新建、改造一批重点绿化工程为载体,促进城区主要干道、绿化节点及街道的绿化靓化,实现城市绿化提档升级;二是实施城区生态公园工程。配合新城和南部新城建设,通过五年时间,建成“牡丹之星”、“滨河长廊公园”和“南部新城公园绿地”三个城市生态公园,增加城区绿量,提高城市绿地指标,改善我市城区环境,提高居住质量。三是打造城市周边带状景观。结合三环路建设,精心打造沿路绿化、景观带,形成新的城市绿化风景,让城市绿起来,靓起来。建设石化防护林带,形成城市外围生态屏障。完成石化基地外围600米生态防护林带建设。同时,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原则,打造观光生态林带。想方设法吸引社会资金建立集生态预警、生态防护、生态修复、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防护林,不断扩大防护范围,积极构筑城市生态屏障,努力建设高效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。

以创促进,扮靓农村环境。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,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,深入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,继续开展创建“绿化之乡”、“园林式场镇”、“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家园示范点”等活动,实现新民居、新风貌、新环境,提高农村绿化总量,不断改善农村绿化环境。

绿色林产持续增收

倡导生态文明理念,促进绿色产业蓬勃发展。根据彭州市林地资源优势,以有利于缓解“三农”问题,有效促使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,加快发展绿色生态林产业,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得实惠,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。

集中打造基地,实现规模化发展,结合自然、社会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划,突出各镇区域优势,按照“因地制宜,规模效益,成片规划”原则,确定我市林产业发展规划布局,集中打造规模达到21.6万亩的五大现代林业产业基地。以通济、磁峰、小渔洞镇为中心打造5.8万亩竹产业基地,以磁峰、通济镇为中心打造2.2万亩核桃、银杏干果产业基地,以小渔洞、白鹿镇为中心打造6万亩三木药材基地,以小鱼洞、通济镇为中心打造0.4万亩森林蔬菜基地,以龙门山、小鱼洞、磁丰、白鹿、红岩、葛仙山、丹景山、丽春镇为中心打造7.2万亩木本工业原料林基地,努力构建彭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集群。力求在五年内,通过大力推进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的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标准化建设,着力打造我市区域优势明显、综合效益高、示范带动强的林业产业。

扶持扶强龙头企业,促进林产业产业化经营,龙头企业是推动产业化经营的关键,彭州市林业园林部门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,寻找发展的突破口,依托资源基础,深挖发展潜力,树立产业典型,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林产品加工销售企业,快速发展林产业,形成全社会共建林业的良好局面。

通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,建立林产业专项扶持基金,在资金、项目等方面的倾斜,鼓励和帮助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能力,进一步做大做强,积极培育出一批加工、销售龙头企业,促进全市涉林企业的规模化发展。到2015年,全市力争建立3个以上年销售上亿元的涉林重点龙头企业,成为带动林业经济发展、林农致富和财政增收的有力抓手。

实施立体林业战略,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,积极探索集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、生态资源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,有效弥补林产业周期长,见效慢的不足,顺应现代人对食品安全、生态、环保的需求,整合资源,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地及丰富的林下资源,在新兴、小鱼洞、龙门山、磁峰、白鹿等镇和国营林场,推广适宜林间种植、养殖的蔬菜、野猪、林蛙、山地鸡等新品种,培育生产大户,发展特色林产品基地,创建有机品牌,推进规模化、基地化、标准化生产,不断提高林下产业的经济效益。

保护利用良性互动

坚持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,相互促进。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基础上,进一步利用好生态资源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,变生态资源为生态资本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促进林业经济发展。与此同时,利用开发好的现有森林旅游资源,将旅游区打造成生态示范区,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。

发展高山山地旅游,围绕龙门山生态旅游湔江河谷功能区建设,重点打造龙槽沟生态旅游体验区。通过整合项目资源,聚集资金,全力打造,力争通过五年时间,逐渐将龙槽沟建成为功能齐全、设施先进、景观多样的集生态保护、生态旅游、户外探险、科普考察、休闲度假、高山风光、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多种游览类型的综合性城市近郊生态旅游盛地。

发展城郊生态林业乡村休闲观光游,围绕四川石化基地,在天彭、隆丰、军乐、致和、蒙阳等镇的主要交通要道两侧及新彭白路沿线,依托1万亩石化防护林带的营建,发展花卉产业,打造花木生产亮点,建成城市生态林业乡村休闲观光区,提升城市形象。

发展浅丘生态休闲旅游。在彭州市葛仙山、红岩、丹景山、隆丰、桂花等镇丘陵地带,大力发展桃、李、梨、枇杷为主的浅丘林业观花品果生态休闲旅游。

打造“健康绿道”精品。利用彭州市独有的自然资源,在丘陵地区选择地势平坦,有花、有果、有山、有水的地方,形成独特的健身休闲旅游景点。

“5·12”地震后,彭州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,山区群众大批搬迁到山下集中居住,为切实解决灾区林农长远生计问题,彭州市政府把林业产业发展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议程,抓住林业震后重建契机,大力发展林业产业,通过3年震后重建,全面完成了林草植被恢复26.5万亩,恢复重建林产业基地10万亩,为全面建设绿色彭州,生态文明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

微机压力试验机

扭转试验机生产

锚链拉力测试机厂家

友情链接